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的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邮储银行巴州分行携手巴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组织党员代表,共同奔赴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党旗映天山・寻迹历史忆峥嵘,同心共庆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地参观,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教育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脉搏,铸牢共同体意识根基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步入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柔和的灯光洒在馆内,各类文物与展陈有序排列。党员们自觉排成整齐的队列,紧随讲解员的脚步,缓缓前行。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展厅中央的《弥勒会见记》吐火罗文文书复制品时,纷纷停下脚步,凝神注视。泛黄的纸页上,古老的文字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件文物于1979年在遗址出土,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吐火罗文佛教剧本,它是二十世纪西域考古的重大发现,直观地见证了古代焉耆地区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辉煌历史。”讲解员清晰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展厅。党员们一边专注聆听,一边在学习资料上认真标注重点,并不时交流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员还深入介绍了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文化的历史。从文字的演变到艺术风格的融合,都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紧密联系。党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有的党员表示:“看到这些文物,就仿佛看到了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携手前行的身影,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团结局面。”
二、探访遗迹,感悟文明厚重,强化共同体意识认同
离开博物馆,党员们沿着步道前往遗址核心区,首先来到中部佛塔群。午后的阳光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十几座夯土结构的佛塔静静伫立,在蓝天和远处霍拉山的映衬下,更显沧桑与庄严。党员们自觉放慢脚步,保持安静,生怕惊扰了这份跨越千年的宁静。
“大家眼前这座残高约10米的主佛塔,是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塔基呈方形,边长约20米,塔身还残留着彩绘的痕迹。”讲解员指向主佛塔,详细介绍其建筑形制和历史背景,“这些夯土佛塔始建于魏晋时期,历经隋唐至北宋的繁荣,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仍能让我们想象出当年佛国圣地的宏伟景象。”
党员们围绕着佛塔,从不同角度观察塔身的结构细节,有的低头阅读学习资料中关于佛塔功能的记载,还有的结合提前学习的《大唐西域记》内容,与身边的同事交流:“书中记载焉耆‘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如今亲眼看到这些佛塔遗迹,才真正感受到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
讲解员进一步讲解了佛塔建造过程中各民族工匠的合作。不同民族的工匠们发挥各自的技艺优势,共同打造了这些宏伟的建筑。这让党员们认识到,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这种共同奋斗的历史经历,强化了党员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一名党员感慨道:“这些佛塔就是各民族团结协作的见证,我们要传承这种团结精神。”

三、凝视残痕,探寻艺术交融,丰富共同体意识内涵
随后,党员们前往西部霍拉山山麓的千佛洞洞窟区。沿着蜿蜒的步道前行,三十余个洞窟错落分布在山体间,洞口得到了妥善保护,透过防护设施,可以清晰地看到洞窟内的遗存痕迹。走进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礼佛窟,洞窟内壁上的壁画残片虽然色彩斑驳,但依然能辨认出供养人像和佛教纹饰的轮廓。“这些壁画采用了西域传统的晕染技法,同时融入了中原绘画的线条风格,飞天形象灵动飘逸,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讲解员细致地解读壁画的艺术特色。“没想到在千年之前,这里的工匠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一名党员轻声感慨。讲解员还介绍了壁画所反映的当时各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交流情况,让党员们了解到各民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创造。这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使党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四、面对党旗,重温初心使命,践行共同体意识和担当
全体党员在客户服务中心集结,主题党日活动迎来了高潮。电子大屏上,鲜红的党旗在微风中飘扬。党员们身着正装,整齐列队,面向党旗肃立,神情庄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巴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的领誓下,全体党员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在千年遗址上空回荡,与周边的历史遗存相互映衬,彰显着新时代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七个星佛寺遗址作为丝路文化交流“活化石”的价值,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意义,强调在新时代要继续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邮储银行巴州分行王刚、高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