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我,制度都是用前人的血泪写出来的,当时不太理解,甚至觉得师傅有些小题大作。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为什么不能给熟人开绿灯,人与人之间就没点信任嘛。
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有个客户来投诉。据客户描述,当时他扔给柜员一把钱和一张卡,让柜员打到他的账户里,因为还有事,没有当面核点人就走了,后来说是柜员给他少存了200元。柜员也觉得很冤枉,这个客户经常来办业务,彼此都很熟悉,他也没有私藏客户的钱。营业主任看他们僵持不下,决定去调取当日的监控,通过监控画面,柜员确实核点完,按照实际数量给客户存到了卡里。这时,客户突然想起来,存钱之前抽出了200元买东西,这才把误会解开。那时的我,突然好像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信任不能代替制度。
后来,我从事了个金业务管理员岗位,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有一个大姐来找行长,据她描述,家里很困难,母亲刚去世,想拿母亲的抚恤金救救急,但是因为弟弟不在本地,没法到现场做公证,抚恤金也没法取出来,想让行长开个绿灯,等弟弟到了再补手续。行长并没有为之所动,只是安慰了大姐,并嘱咐柜员要按照制度要求办理业务。看着大姐无助的背影,我感觉行长有些无情。一个月后,大姐和弟弟拿着公证书,到网点办理取款,在大厅大打出手,据说是因为两人动手因为遗产分配不均。那时的我,庆幸行长的无情,也明白了为什么人情不能代替制度。
几年后,我已然成为工作上的熟练手,在对网点的检查中发现有个贷款客户在他行也有负债,所有的负债加起来已超过我行给他的授信额度,跟信贷员沟通后了解到,这个客户是我行的大客户,每年都能按时还款。经同行的老信贷员提醒后,负责这笔贷款的信贷员又对这名大客户重新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这个客户今年已经出现经济危机,他行的贷款也不能按时归还,多亏了老信贷员的及时提醒,及时止损。当时的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习惯不能代替制度。
回头想想,这一桩桩一件件,终于理解了师傅说的那句“制度都是用前人的血泪写出来的”。为什么银行和医院的纠纷永远最多,因为一个管“钱”,一个管“命”,牵扯到自身利益,论谁也不会让步,所以按照制度办事,是我们银行人自我保护的法器,也是我们维持长久人际关系的唯一出路。
邮储银行巴州分行 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