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系列具体部署,巴州银行业积极对接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和公共信息,从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数据中抓取标准化数据,依托科技赋能,创新和深化“银税互动”“银金合作”“银政联动”“银商对接”等业务合作模式,努力提升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截至2022年4月末,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3亿元,较年初增加7.38亿元,增速7.32%;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6605户,较年初增加1170户,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银税互动”:打通信息壁垒,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贷款信用”。以经营信息赋能信用,破解小微信用贷“看不清”难题。辖内银行金融机构与巴州税务局一起,将“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挂钩,充分发挥“银锐互动”纯信用、线上办、覆盖广的特点和优势,把企业的信用资产转换为“真金白银”,满足小微企业日常经营中“周期短、金额小、周转频、用款急”的资金需求特点,缩短贷款办理时间,提高客户体验,同时有效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扩大贷款服务覆盖面,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高产能。如,建行巴州分行以线上“小微快贷”系列产品为抓手,加大制造业客户的拓展力度,以“云税贷”为“拳头产品”,有效利用纳税信用等级优质的制造业客户名单,主动做好客户营销。目前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中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1.57亿元,较年初增加2.04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4%,较年初增加0.4个百分点。
二是“银金合作”:互通公积金数据,将企业“缴存信用”转化为“融资额度”。银行机构加强与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协同互联,创新公积金场景下的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根据企业公积金缴存明细情况,建立授信管理模型,交叉校验企业征信记录、法院立案执行等信息,科学确定审批决策与授信额度,为小微企业提供免担保、低成本融资。如,建行巴州分行开展的公积金“薪金云贷”业务,通过建立风险筛查、申请欺诈、收益评分等审批模型,对于稳定缴纳公积金的小微企业,适当放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融资负担。疫情期间则根据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的企业缴存公积金信息及受疫情影响而申请缓缴公积金的小微企业“白名单”,提供全线上、免抵押、最高额度300万元纯信用贷款,助力企业摆脱经营困境。
三是“银政联动”:探索担保新模式,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多样化。辖内各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动,积极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近来来,巴州财政金融投资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纾困资金等形式,推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如,巴州政府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担保补偿资金”(下称“补偿资金”),补偿资金总规模1.5亿元,争取拉动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7.5亿元,预计可惠及中小微企业上百家。补偿资金率先与库尔勒农商银行签约开展业务合作,采取“政银”“政银担”“银担”三类业务合作模式。此外,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压力下,巴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快速推出“一快二降三保障”五大举措,通过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担保费率、减少反担保要求、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专项服务等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四是“银商对接”:畅通信息共享,助力优化小微企业融资与营商环境。辖内各银行机构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接,及时获取企业合同履约记录、消费者投诉记录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经营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务,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提高开户效率。辖内银行机构将银行账户服务与市场监管部门“电子营业执照”APP联通,企业通过线上渠道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并扫码授权银行机构核验真实性、共享注册信息后,即可完成开户,大大提升开户效率。企业开户后可在线一次性递交融资申请资料,银行根据申请资料并结合企业涉税信息、市场负面信息及社保信息等信用监管信息,在线受理小微企业融资申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贷款产品和服务,并实行贷款合同期内随借随还、循环支用,进一步增强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 周斐)